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 (https://www.0511zz.com/)- 科技、建站、经验、云计算、5G、大数据,站长网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站长资讯 > 评论 > 正文

联想离世界级公司还有多远?

发布时间:2014-01-25 03:57:00 所属栏目:评论 来源:站长网
导读:昨天,联想集团斥资23亿美元收购IBM的X86 PC服务器业务。这是2013年1月24日我写的“联想全球化”的原文,联想问鼎全球PC之巅后,离世界级公司还有多远?

2009年4月,阿梅里奥离任,柳传志复出担任董事长,在他的支持下,杨元庆担任联想集团第三任CEO。柳传志说,他的责任就是运用董事长的影响力坚决支持杨元庆的工作,“战略的制定和执行,杨元庆自己就能做得很好。”

联想最早诞生于中科院计算所的门卫室,当时柳传志已40岁。这家带领联想集团成为中国PC霸主的企业家,在中国商界享有很高的声望。联想是柳传志的命根子,他不认同美国的职业经理人制度,认为职业经理人会为短期业绩牺牲长期利益,他希望为联想找到真正的主人,为公司的千秋万代着想,“我原以为职业经理人的觉悟有多高,远不是那么一回事,以我切身体会,起码一半的企业该反省。”

1988年是春光明媚、生机勃勃的一年,5月4日,联想在《中国青年报》发布整版的招聘广告。当时负责招聘的陈恒六说,那一批年轻人都是金子,学历高、头脑灵活。为了多吸收人才,招聘名额从原定的50人增为75人。后来的联想两大巨头——联想集团CEO杨元庆和神州数码CEO郭为,就在这批年轻人中。

柳传志出生于1944年,平生经历多次政治运动。这位富有政治智慧的企业家,认为邓小平是“中国的福泽”。邓小平虽然不懂经济,但知道中国必须以经济建设为纲,找到合适的年轻人负责经济建设。1992年,柳传志就在思考如何把公司交给年轻人。创业的那批元老都老了。若要让老人让位,必须解决好退休后的待遇问题。柳传志小心地避免了他同时代的企业家遭遇,从1993年起,联想申请股权改制,直至2001年才获得批准。李勤说:“你需要动脑筋,将合情合理的事变成合法的事。”

1994年,29岁的杨元庆脱颖而出,被提拔为电脑事业部总经理。为什么是他?李勤说:“因为他流程做得好。”在柳传志的年代,抓住一丁点机遇,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就能在物质匮乏的中国做出一家公司来。但在杨元庆的年代,必须思考公司的流程、品牌、系统化建设。

圆脸的杨元庆和方脸的柳传志个性迥异。柳传志是健谈的人,做事稳健,在一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政治经济环境里,踩着改革开放红线的边缘,将这脱胎于体制内的公司,成功地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,同时很好地解决了接班人问题。杨元庆成长于市场化运作的年代,这位性格内向、不善言谈的年轻人,身上没有柳传志那么沉重的历史包袱,他野心更加外露,性子急躁,渴望将联想带到更高更大的舞台上。柳传志坦言,他就是“拽着杨元庆后腿的人”。

自然,柳传志也是杨元庆最大的支持者。2011年,杨元庆准备自筹资金购买联想股票,柳传志出面说服了联想集团大股东国科控股。这也解决了柳传志的心病:杨元庆成为了企业真正的主人,与公司生死同关。2011年11月,柳传志将联想集团董事长一职交与杨元庆,自己退出联想集团,他说:“杨元庆希望有个舞台能够让他成为联想真正的主人,这就充分显示我呆在那里是多余的了。”

杨元庆曾经是一名典型的中国企业家,把战略思考得很清楚,要求团队有很好的纪律、很强的执行力。他注重细节,喜欢直接参与到业务的推进中。若结果不能让他满意,他立即生气。联想CTO贺志强说:“杨元庆能把5%的希望变成100%的现实。”全球化对杨元庆的挑战是,如何用更开放的心态容纳不同国家的文化,如何拥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。

他变得更耐心、更宽容了。原来他脾气急躁,说到什么事就希望马上执行,现在更愿意倾听更多人的意见。中国人是领导下令马上就干,但有些外国人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,喜欢表达自己的看法,他们也比杨元庆更懂印度、美国的市场。杨元庆开会的时候让外籍高管离他更近,因为平常中国高管与他沟通机会更多,在会上他更注重外籍高管在细节上的看法。

杨元庆更外向了,他邀请高管、当地名流到家里做客,一块打沙狐球、高尔夫。他与员工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交流也更多了。柳传志给杨元庆担任CEO的表现打90到95分:“他需要把能做的事交给手下,自己思考更高的愿景,思考如何布局,不停地将公司推得更远一点。”

………………

柳传志和杨元庆是中国两代企业家的代表人物。柳传志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,让联想顺利登上世界舞台,在股权和接班人问题上消除了潜在的隐患。杨元庆的使命在于,在他手上能否诞生一个世界级的明星公司?这意味着,除了全球第一的销量,联想还需要更多的东西,例如核心技术、拳头产品。

索尼风行全球,靠的是随身听和特丽珑显像管。特丽珑被广泛使用于电视机与电脑显示器,是对世界产生极大影响力的技术发明。截至1994年,索尼卖出超过一亿台电视机。但索尼还沉湎于特丽珑光辉功绩的时候,等离子和LED液晶面板对特丽珑发起了冲击。2008年3月,索尼正式停止特丽珑在所有领域的销售。接替索尼的是,三星的液晶面板。2003年,三星尚不是一家世界瞩目的大公司。当时,彩电领域有两大技术方向,欧洲压在等离子上,日韩压液晶面板。TCL收购欧洲的汤姆逊,赌的就是等离子技术。因为战略判断失误,这笔并购失败。三星赌对了历史的方向,依靠液晶电视在全球攻城略地。紧接着,在智能手机兴起的时代,依靠其掌握的AMOLED面板核心技术,站在浪潮之巅。

在华人地区,尚且没有一家公司做成世界级明星公司。台湾企业尝试国际化,分为两派,一派是郭台铭的鸿海精密、张忠谋的台积电,走加工制造业的路子;另一派是宏基、明基,走品牌路线。目前看来,前者成果更明显。鸿海旗下的富士康已是全球最大的代工厂,但它不是一家全球化的品牌公司。主打品牌的另一派发展不大好。

在上个世纪,联想曾有过著名的贸工技和技工贸之争。贸工技在当时贴合联想的现实,促其成长为中国第一的PC品牌。但是,那个要物资没物资、要资本没资本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。仅仅依靠贸易和工业生产,是没法造就一家真正意义的全球品牌公司。如果联想找不到自己的特丽珑、找不到自己的液晶面板,全球品牌公司是空谈。

(编辑:应用网_镇江站长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

热点阅读